在我國,中小企業具有“56789”的顯著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口和99%以上的企業數量。可以說,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多項超預期因素給中小企業帶來沖擊,當前仍處恢復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同時,中小企業也大多存在著科技成果獲取和轉化難問題,質量管理和標準化水平有待加強,品牌價值有待提升,產業鏈配套水平有待提高。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日前,工信部下發通知,以“賦智、賦值、賦能”為主題,在今年6月,全面組織開展2023年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難、轉型難問題,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新增千家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萬家中小企業質量升級、標準提檔、品牌增效。
加大先進適用技術供給,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加快數字化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開展不少于30場賦智“深度行”活動,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結對子”,助力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大企業最佳“合伙人”。
明確提升質量標準品牌意識、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推廣質量管理數字化、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等15項重點任務。其中特別提出,深入開展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支持更多中小企業參與產品質量分級,聚焦機械、電子、紡織、鋼鐵、建材、有色等重點行業,開展產品質量分級評價等。
推廣“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模式,引導大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舉辦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完善數字化生態體系。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數字化轉型資源池、工具箱,探索建設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匯聚優質資源,加強供需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