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先行者。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取得初步成效”。日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的這一表態,釋放出鮮明信號,令人振奮。
去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至今已有一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介紹了一年來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主要進展:
01
組織各地對妨礙統一市場政策措施開展自查清理,廢止、修訂和糾正了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
02
在完善產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信用等方面出臺了一批配套政策;
03
重點領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啟動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和碳市場、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建設等;
04
加大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查處力度,整治了一批突出問題。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因此本次吹風會上特別提出下一步將針對當前突出問題抓緊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對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以及政府采購等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詳見本期招采經報道)。
可見,“大市場”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以點帶面”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十分必要;全國各地的大市場也顯然會在一段時間內呈現不均衡的發展狀態,唯有尋找“風口”,精準破局,方能抓住大市場紅利的先機。
6月5-6日,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也同時在合肥舉行。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樣板,滬蘇浙皖在會上共商一體化大計,共話高質量發展。
擁有全國1/26的國土面積、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4經濟總量的長三角,可謂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破局”之地。就在剛剛結束的座談會及發展論壇上,3個重大事項揭牌或發布,同時簽約了9個重點事項,內容涵蓋協同創新、干部交流、能源安全、文旅合作、國際貿易等領域。
01“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正式揭牌
通過信息技術強化三省一市的“軟連通”,提高政務服務效率,讓廣大市民享受一體化紅利;
02長三角政務服務虛擬窗口上線
運用音視頻通話、屏幕共享、外設遠程操作等技術,實現企業和群眾在常住地就近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即可獲得與戶籍地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同質服務。
03長三角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
目前,長三角區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線路總里程約2860公里,以合肥、上海為核心節點,為星地一體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全方位保障。
按國家發改委《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設定,到 2025 年,長三角區域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行政壁壘逐步消除,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與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全面對接,協同開放達到更高水平。
在吹風會上,商務部也提出下一步計劃推進京津冀、長三角商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市場一體化水平。
機遇與挑戰
可見,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進入加速建設期,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破局點”,長三角一體化水平將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的活力也將獲得全面激發,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全面提高,對于長三角地區中整體偏弱的安徽地區、尤其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風口”合肥來說,也將帶來更多、更大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