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行動釋放新信號,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松綁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進入第二季度之后,不少經濟指標環比增速放緩,經濟恢復速度弱于預期。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5月PMI(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恢復動能進一步弱化,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穩增長備受關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和壟斷是永恒的主題,國家高度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也是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投資需求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部分行業和領域壟斷問題多發高發,影響制約我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醫藥、公用事業、汽車、日用消費品、建材等領域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問題,群眾反映強烈;教育醫療、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行政性壟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無論市場壟斷或者行政性壟斷,都會排除限制相關市場競爭。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監管層通過多種方式釋放出強化反壟斷的明確信號,重視保護市場公平競爭。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3年第一批、13個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典型案例,累計罰沒金額近7億元。
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深入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
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強調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大創新力度,實現競爭與創新的良性互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在強化反壟斷的同時,非常重視反壟斷執法的法制化,反壟斷法律規范體系也日趨完備。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業整體環境下行的趨勢下,建筑業長期面臨著產能過剩、能耗、環保等方面的多重壓力,深受競爭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等交織影響。
行業內的種種壟斷現象,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制約了建筑業的健康發展。
在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潮流中,建筑業是重要的實現場景,在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通過數字化、多元化、平臺化經營,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升利潤空間是建筑企業應對行業市場整體下行、行業壟斷效應愈發明顯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