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問題是審計的手段,推動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的
經濟什么時候能真正好起來?
當前,在地緣政治沖突持續、通脹居高不下、多國家宏觀政策緊縮、債務可持續性問題突出等多重負面沖擊之下,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當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基于可持續發展和數字技術支撐的高質量發展模式,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存在新的挑戰,我國經濟發展從單純追求GDP增長轉向更加多維度的目標。
在全力拼經濟成為關注焦點的背景下,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突出了“緊扣財政問題、服務經濟大局”這個主線,更加強調從服務經濟大局出發揭示問題。
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107552.14億元、支出總量134052.14億元,財政赤字26500億元,與預算持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財政投資6400億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級支出1467.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932.5億元;
主要投向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七大領域。
報告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聚焦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聚焦實體經濟發展、聚焦推動兜牢民生底線、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權力規范運行。
肯定了一年來宏觀調控、民生保障、統籌發展安全以及審計整改的成績和經驗,深入揭示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和弊端:
一年一度的“經濟體檢”,立足經濟監督定位,提出了4條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
01推動宏觀調控政策統籌兼顧
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結合專項債券、金融等領域發現的具體問題,從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及政策之間銜接協同等方面。
02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針對預算分配管理存在諸多薄弱環節、重大政策落實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03著力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隱患
針對金融風險、國企重大投資損失風險、資源環境政策落實執行不力等問題。
04加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嚴肅財經紀律
針對預算績效管理較為薄弱、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過緊日子要求不嚴格等問題。
以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防風險、保安全、抓機遇、促發展,加強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增值作用、從而實現更為安全、更高質量的發展。